知識問題|

鮮 奶 喝 太 多 會 影 響 健 康 嗎 ?

發問者: ︴壞 壞 の 櫻 妹 ( 初學者 4 級)
發問時間: 2005-01-21 08:55:28
解決時間: 2005-01-21 14:27:44
解答贈點: 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 3 0 0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77% 共有 22 人評價
鮮 奶 喝 太 多 會 影 響 健 康 嗎 ? 鮮 奶 喝 太 多 會 影 響 健 康 嗎 ?

最佳解答

  • 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 ~王宥壬~(獨居老人)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1-21 09:00:17
[ 檢舉 ]

交通大學研究指出,台灣鮮乳以高溫殺菌,導致其中乳球蛋白流失,營養成分遠較低溫殺菌的美國鮮奶為低。對此,台灣大學畜產學系系主任陳保基說,乳球蛋白可能轉化成其他蛋白質,大部分營養還是保留;另外,國產鮮乳沒有生長激素,多喝絕對有益健康,一般人怕胖多喝脫脂奶,其實脫脂奶營養不完整,最好還是喝全脂鮮乳。



鮮奶中所含乳球蛋白具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等功能,但交大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毛仁淡研究發現,國內八成以上市售鮮奶,包括多數知名品牌皆已失去乳球蛋白質(β蛋白)成分,其品質遠低於美國鮮奶,甚至還比不上進口奶粉。據了解,國內業者在製造鮮奶過程中,會用到130℃高溫殺菌一、兩秒,美國鮮奶則採80℃「低溫殺菌」,而乳球蛋白質在此溫度下不致被破壞。



陳保基說,國內和日本一樣採高溫殺菌,這樣鮮乳保存期較長,風味也較佳;英美多採低溫殺菌法,在鮮乳製造過程中,少部分對溫度較敏感的營養成分例如部分乳球蛋白、維他命會受到些微影響,但大部分蛋白質、鈣質等營養素都可有效保留,與奶粉等加工乳製品相較,鮮乳仍是全世界公認最均衡的食品營養來源。



農委會也緊急澄清,並強調牛奶中主要成分為酪蛋白和鈣,乳球蛋白只佔7%~12%,不能片面解讀研究成果,農委會對這份研究也持保留態度。



另外,有很多主張生機飲食人士認為,牛乳中含生長激素,加上各種殺菌加工過程會使營養成份大減,反而容易使人過敏,因此反對乳製品。



陳保基說,生長激素到底對人體健康有無妨礙,未有定論;台灣乳牛禁止打生長激素,國產鮮乳絕對沒有問題。另外,喝牛乳當然愈新鮮愈好,就算在農場中喝現擠牛乳,也會先蒸過再喝,主要是為了殺菌;殺菌是必要過程,至於是否為過敏原,是因個人體質而異,絕非因殺菌引起。



陳保基認為,很多人反對吃乳製品或喝牛乳,主要跟附加物有關,例如很多乳製品添加太多糖或鹽,像垃圾食物經常和牛奶一同食用,導致不少人存有喝牛奶會胖等不佳印象。



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毛仁淡指國內八成以上鮮奶失去「乳球蛋白質」(β蛋白)成分,營養品質低於美國鮮奶的說法,昨遭台大畜產學系教授林慶文反駁。林慶文指出,根據「物質不滅定律」,牛乳蛋白加熱後只會變性,並不會流失。



林慶文指出,毛仁淡所稱的β蛋白,只占牛乳的百分之零點五,並非主要蛋白質,更不是人類攝取牛乳的主要營養來源,而且就算飲用生乳,這類成分也可能在腸胃中被破壞,人體真正吸收的量不多。



林慶文表示,牛奶蛋白在加熱過程中,只會發生變性,並不會因此消失,毛仁淡稱國內鮮乳因加熱不當而失去「乳球蛋白質」,很可能是檢測方法上出現問題。



林慶文說,國內鮮奶加工廠使用的加熱殺菌機器,都是從國外進口,使用的加熱殺菌方法也與國外相同,不太可能出現相異的結果。



台大畜產系教授蘇和平也說,「乳球蛋白質」的確較不耐熱,但加熱後並不會消失,很可能是蛋白質變性後,導致毛仁淡原有使用的試劑檢測不出來。



蘇和平說,「乳球蛋白質」對人體有益,母乳中含量最多,因此醫師多鼓勵產婦以母乳哺育嬰兒;但隨年齡增長,人體所需的營養也不同,大多數人飲用鮮乳,主要是希望攝取鈣質促進成長。



蘇和平表示,鮮奶含有豐富的鈣質與酪蛋白,這兩者結合後,會使人體更容易吸收鈣質,而且鮮奶的營養成分十分均衡,並非只靠β蛋白才能彰顯鮮奶的營養價值,因此他對毛仁淡的研究報告,抱持懷疑的態度。



對於學者研究指出國內鮮奶採用超高溫殺菌法,導致蛋白質變性而幾無營養,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處長陳陸宏指出,國內鮮奶業者採用的是世界通行的方式,不致於沒有營養價值。他說,我們喝鮮奶的主要目的,在於獲得優質蛋白質與鈣質補給,「沒有人是特地為了補充乳球蛋白質中的β蛋白而去喝牛奶」。



統一、味全等業者也表示,國內鮮乳是取得生乳後直接採高溫瞬間消毒殺菌,此舉雖可能稍微影響部分對溫度較敏感的營養成分如乳球蛋白,但仍保留了大部分的營養如鈣質、蛋白質等;另外,鮮乳公認是營養價值豐富、容易被人體吸收的食品,且過程中要求不得添加其他成分,不該拿來與可添加其他成分的奶粉加工品來比較。

大紀元1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二十1日電)針對交通大學研究指出,市售鮮乳多已失去乳球蛋白質成分,營養成分甚至低於進口奶粉。業者指出,沒有完整確切的事證即做出這樣的結論有失專業,目前廠商所採用超高溫瞬間殺菌法是聯合國推薦的方式,除非台灣生乳產出環境有所改善,否則採低溫殺菌恐怕無法完全消除壞菌。

統一企業飲料事業群總經理李鴻彬表示,台灣目前約有近 99%的鮮乳廠商採用加熱殺菌法,聯合國推薦也是國際間普遍使用的超高溫瞬間殺菌法,以攝氏 130度、 1至 2秒的標準高溫殺菌,以前公司也嘗試過其他方法,但配合台灣生乳產出、消費者飲用習慣以及大環境等因素,最後還是選用超高溫瞬間殺菌法。



李鴻彬指出,鮮乳的製程按國家標準,在生乳取得後真接進行消毒殺菌,製造過程中,少部分對溫度比較敏感的營養成分,例如部分乳球蛋白、維生素,會受到些微影響,但大部分的蛋白質、鈣質等營養都可以有效保留,其間不得添加任何成份,與奶粉等加工乳製品相較,鮮乳仍是全世界公認最巫的食品營養來源,有別於奶粉隨時可被添加其他成份。學者在不同的基礎上去做這樣的比較與定論有失公允,同時也欠缺專業上不完備性。



李鴻彬強調,一項好的產品,不一定是完美的產品,但不應被單方面的理論抹煞原本的價值。他感慨有時業者為迎合消費者口味,往往無法面面俱到,因此,業者僅能推出多樣化產品供消費者選擇。













在環保團體強烈要求下,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昨傍晚公布去年抽驗市售鮮乳戴奧辛結果,食品衛生處長陳陸宏仍強調,在國人由食品攝取的戴奧辛來源中,鮮乳僅佔3%,就算攝取量增加10倍,戴奧辛含量仍在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範圍,這是衛署先前堅持不公布名單的原因。



衛署去年5月檢驗東海、統一鮮乳戴奧辛含量分別為2.45和3.28,其他廠牌都在2以下。去年8月再次檢驗,東海降為2.08、統一降為1.88。陳陸宏表示,在得知檢驗結果後,衛署即請檢驗數值3以上業者了解可能的戴奧辛來源。由於國內並未訂出戴奧辛含量標準,且以此一含量對民眾健康並不會危害,因而不認為有公布名單必要。



衛生署昨公布其他國鮮乳戴奧辛標準值,單位為每克脂肪含多少皮克戴奧辛毒性當量,例如歐盟標準值3、奧地利3、比利時5、法國5、英國16,德國標準值5,但檢驗出3皮克以上戴奧辛就要追查來源。陳陸宏說,國內目前無標準,做法則較類似德國,3皮克以上就籲請業者注意。而歐洲各國雖訂有鮮乳戴奧辛標準值,但美、日沒訂,如今在環保團體強烈要求下,衛生署將討論是否訂定標準。



陳陸宏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所訂每人戴奧辛攝取量標準是每公斤體重4皮克以下,衛署根據「全國營養調查」資料,推估國內男性為1.62皮克(每公斤體重每天),女性為1.23皮克(每公斤體重每天),平均值為1.43皮克,比世衛組織標準低。



再分析各類食品戴奧辛來源,陳陸宏說,國人戴奧辛攝取來源3成來自肉製品,3成來自海鮮類,乳製品佔8%,如果細分為鮮乳和乳製品,鮮乳僅佔3%,量非常低,因此,陳陸宏認為鮮乳產品戴奧辛含量尚不致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2004/05/25 民生報】







鮮奶、雞鵝肉戴奧辛含量逾歐盟標準?



【記者薛荷玉、楊清雄/報導】



環保團體及立委昨天召開記者會揭露衛生署委託學者調查國內食品戴奧辛濃度,包括鮮奶、鵝肉及雞肉等多件樣品戴奧辛濃度已逾歐盟標準;環保團體呼籲衛生署儘速查出汙染源頭,並訂定我國食品戴奧辛含量標準,保障國人食品安全。



包括綠色陣線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看守台灣協會、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等環保團體,昨與立委趙永清召開記者會指出,衛生署在4月13日公布自90年度起針對多種食品中戴奧辛含量調查報告,但內容僅強調「平均值」低於歐盟最大限值,卻未公布戴奧辛含量異常偏高的樣本檢測值,企圖「粉飾太平」。



環保團體取得調查報告發現,其中一件來自北部的鵝肉每公克中戴奧辛含量高達5.36皮克,遠超過歐盟管制限值2皮克;12件雞肉樣品中有2件超過歐盟行動值 (預警用),其中一件超過管制限制;19件鮮奶樣品中有3件超過行動值。



此次檢測戴奧辛含量最高的鮮奶統一鮮乳,在前一年檢測中戴奧辛值即已偏高,且同品牌調味乳的戴奧辛含量也達4.06皮克,高於歐盟管制值3皮克;但衛生署未積極追查、也未予公布,或提醒消費者注意,因而引起環保團體不滿,並在記者會現場與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蕭東銘爆發爭執。



趙永清強調,早在1999年比利時發生乳製品含過量戴奧辛事件,衛生署就在各界壓力下訂了暫行標準,並承諾儘快訂出食品戴奧辛標準,但五年多來,衛生署進度仍停滯不前;若不即刻訂定國家管標準,若相關農畜品外銷被檢驗出來含過量戴奧辛,台灣的商譽將承受不起。



環保團體也認為,戴奧辛來自燃燒與含氯工業製程,包括焚化爐、煉鋼廠、紙漿廠等,部分遭汙染的飼料也可能是魚肉奶蛋食品含戴奧辛的途徑;環保署應配合衛生署調查疑似戴奧辛較高的牧場,調查其汙染來源,若有重大影響,即應要求其改善或停廠。



衛生署官員承諾三個月內,將完成國內農產品含過量戴奧辛的可能汙染區調查,完成調查後,再擬訂相關改善計畫。

















牛奶是營養的食物﹐也是蛋白質﹑維生素B2及鈣質的重要來源。但坊間並不乏把牛奶批評得一無是處的資訊(還有暢銷書把牛奶打成食物中的「三大惡」)﹐這些訊息倒底是不是真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牛奶這食物?值得探討﹐也浮現了些值得深思的問題。







哺乳動物在演化上最特出的體制﹐就是可以分泌乳汁哺育剛出生不能自行覓食的幼犢。換句話說﹐乳類可以提供初生之犢單一而且完整的營養﹐因此乳品含有完整營養素是不爭的事實。它的蛋白質豐富而且品質良好﹐也含有多量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B2及鈣質)。牛奶中的鈣質﹐不但含量豐富﹐吸收也最好﹐而且攝取方便﹐稱得上是便利的營養補充品。











但牛奶也有許多缺點足以落人口實:每杯(240cc)全脂牛奶中含有8克脂肪﹐而且大多數是會刺激血脂肪上升的飽和脂肪﹐因此有人指責牛奶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元兇之一。但除非把全脂牛奶當水喝﹐或吃下大量的奶油﹐其實從乳品中攝取到的飽和脂肪量是很有限的。倒是肉吃得太多﹐是會造成飽和脂肪攝取過量的。攝取低脂牛奶是解套的方法﹐但並不建議給成長中的孩童飲用低脂牛奶﹐反而會影響孩童生長發育。











有些人認為牛奶會造成小孩的過敏﹐及氣喘或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元兇之一。這是合理的懷疑﹐但只有某些過敏體質的人會發生這種事。只要是含蛋白質的食物(包含植物性蛋白質)都有可能成為過敏原(但是﹐人們不能因蛋白質有這樣的顧慮而不吃蛋白質)其中牛奶和海鮮的可能性又比其他食物大﹐但也不是每一個具過敏體質的人都會因為牛奶而過敏。吃那些食物會過敏因人而異﹐可由經驗得知﹐也可以經由專科醫師建議進行相關的過敏原檢測作為參考。











牛奶的蛋白質以酪蛋白為主﹐這種蛋白質有個缺點﹐就是在胃中會凝結成塊﹐因此消化上會比較費事。對某些消化性潰瘍患者而言﹐胃酸的分泌也因此增加而造成不舒服。腹瀉或痢疾的恢復期﹐也建議暫停牛奶的攝取﹐讓腸道有更充分的休息﹐加速恢復。有人喝牛奶會腹瀉﹐這和乳糖不耐症有關﹐請參照本站特寫說明。









有人也對牛奶預防骨質疏鬆症的效果提出反證:指出美國等高量乳品攝取的國家骨質疏鬆症罹患率不減反增﹐而許多缺乏乳品的第三世界國家反而罕見骨骼疾病。看似有理﹐但再想一想﹐美國的乳品攝取量雖大(其中也有許多人是不喝牛奶的)﹐卻也攝取大量的肉品﹐或以西式速食打發一餐﹐亦不乏缺乏運動的壓力族群﹐這些問題都會讓骨骼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反之﹐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日照充足﹐運動量夠﹐有的民族更有獨到的智慧補充鈣質﹐雖然乳品對他們而言是奢侈品﹐骨骼健康卻能維持(請參照本站專題:不蓋你的鈣)。「牛奶促成鈣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症」的立論﹐是有些失之公允的。











牛奶有一長串的缺點﹐但也有一長串的好處。沒有一個食物是完美的﹐一如每個人都有他的優缺點。談論食物﹐卻搞得像競選一樣﹐把「敵人」的缺點用放大鏡看﹐雖然聳動﹐卻沒有必要﹐也讓人質疑其真實動機。那我們要如何攝取牛奶這食物?對一般健康的人來說﹐遵照均衡飲食的原則﹐一天1~2杯是利大於弊的。但如果照奶粉廣告說的當水喝﹐就不洽當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onongran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